close

嗑書是種折磨?我總是那麼認為,至少在30歲之前很少動搖過大約六年前,有天朋友介紹我看一本書名叫『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我隔了好久才買來看,翻開來我傻了,原來書可以這麼有趣把我認知上的偏差導正過來,對我而言他給了我工作後續很大的啟發,這本書目前還一直放在我的桌上因為是它啟發我領悟到『閱讀的力量』。讓我最易想不到的是:我竟然主動捨起,這折騰我15年的物品,這物品只有一字名曰『書』。

 

書嗑久了也會上癮?開始看了Head First系列的書籍後,發現對工作有不少幫助,而且我竟然會想要去看更多,這是我想像不到的。之後開始兼任技術管理職,我鼓勵同仁念點課外的書籍或專業上有加分的書籍,想不到滿多人反印也算熱烈,it’s really cool.我發現唸書其實沒那麼苦,而且反而很愉快。印象中,最近幾次回家都會帶著本書,連老媽也拿去看了一看,他很開心可以看到,跳脫洗腦新聞外的一些論述。老媽的開心讓我意想不到,此刻終於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前陣子我最喜歡的事,就是:逛誠品~書買著買著,竟然變成了VIP。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上博客來訂就好?仔細想想,或許是因為誠品那邊的書特別香!

 

書原來沒那麼制式,是教育用了15年的時間迫使我將他歸於制式!15年的教育養成中,讓我忘了世界不是只有單調的管理學名詞、電腦技術、跟系統架構。看過的幾本書後,我真的發現到,許多台灣的教育養成實在停留在太遠古時代的階段,我承認理論基礎要先熟,但老師應該有責任把理論基礎活化。我舉幾個例子:

  1. 1.      我以前學過經濟學,總是在總經、個經,不然就是亞當史密斯講的市場看不見的手但看了大前研一著作『一個人的經濟』,他反而從現像談起,在從中去闡述現在的時在屬於一個:個經驅動總經的市場。而這跟傳統上又有什麼樣的落差,接著從家庭的人口分佈去闡述一個人經濟下的新契機又在何處。此時,我才開始瞭解原來經濟不是一直讀理論,而應該由時下的現況跟未來趨勢去探究根本議題跟解決之道。記得某天在六福皇宮,我面對底下兩百多位先進演講,第一頁就是靠著這本書的封面替我鎮住了整個場子。
  2. 2.      至於工作的概念,在學校教的是總要做到很細部的規劃、分析、該怎麼行銷、該怎麼這樣、該怎麼那樣越完善越好,但在『工作大解放』當中提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他訴求最要的是什麼,先上線了再說,因為面對現實總比窩起來猜了半年結果什麼都不是來的好,而到現在他們的公司也經營得非常好,而整本書寫的簡潔、易懂、不囉唆,相較之下如果在求學階段,這種書一定會是教授嗤之以鼻的書籍,因為沒有許多亮眼的理論名詞,好像講的讓同學聽得懂,那就是學術地位不夠似的,所以都在比催眠術居多。這本書是讓我面對著軟體同業演講時,訴說國內外工作模式與認知差異的最佳寫照,也引起不少老闆們的共鳴。
  3. 3.      再舉『精品策略』這一本書,他從人性的角度去說明什麼叫:精品、頂極品、時尚品,他的清楚劃分,也點出了背後各種商品想要分別滿足『人們何種層面的心靈需求』,如果上課用這總角度來看,應該會有更多學生瞭解怎麼包裝、行銷、規劃跟提出好的企畫給特定客群。這書如同內功心法,讓我能從形而上的論述來說明HTC跟iPhone本質上的差異,成為我拜會許多老闆規劃產品調性時的基準。
  4. 4.      『在少了一部份,為什麼更值錢?』一書當中,他提出了許多好的點子跟有格調的解決問題方式,不是多而是少,不是刻意而是自然,不是暫時而是恆久,中間也舉出了不少例子,給了我許多啟發原來事情是做越少能解決問題的人越了不起,而不是一直說:我是用A理論、B精神、C技術外加D的想法,融合起來弄了一大堆的工程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遺憾的是在學校中,你如果用後者回答分數較高。這是我上班時,中午吃飯時間走進對面金石堂買的書籍,書中提了一個車禍降低的方法,竟然不是連串的法則,而是全無:道路旁多了一幅大的風景畫,讓人打從心裡想減速欣賞,原來這樣也能解決問題。徹底瞭解應該從解問題著手,不是從IT的角度看問題,就是這本書給我的啟發。
  5. 5.      最後,從嚴長壽先生的幾本著作中。我開始瞭解了台灣的困境跟用人文觀點來看待未來的台灣有待解決的問題。他的教育理念、觀光政策的思維模式著實都讓我驚呼連連,如果學校的討論多採用這種誘導式、詢問式、溝通式的學習,我想會有不錯的效果產生才是。印象中補習班學生剛好有人問過我體驗經濟,這正好是我拿來訴說跟值得參考的好書一本。

 

如果沒看過這些書,在上述某些場合,我可能就沒那麼輕鬆可以度過,很慶幸的是:總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場合~某些書,總剛好幫了某些忙!

 

或許,書是另類潘多拉的秘密。再寫這一篇文章的同時,我也盤點了這兩年中我共看了多少書籍,算了一算應該有40幾本,拿來炫耀倒是沒有,而是在強調:書的價值無限!有些書的論述甚至會讓你感受到猶如打開了潘朵拉盒子一般,徹底改變的你的慣性思考跟僵固性的腦袋,沒有什麼書是值得或不值得念,從喜歡的開始吧!有空可以走入書局看看,那邊是我出社會之後教會我最多道理的場合多元的台灣,卻存在的極度單元的教育體制,他讓我們跟『書』這良師益友漸行漸遠,這是個極大的損失,試想五歲的小孩多喜歡翻著故事書,而這動力就求學後卻黯然離去。如果此刻的你對於『看書』這兩個字了然無味,很正常...畢竟我也這樣晃過了30年的光陰。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如果對看書很倒胃口,別太快否定它,不妨走進去誠品或其他書局看看,或許翻著翻著你會發現書竟然也可以讓你...會心一笑、增強信念、釐清事實、增強實力甚或卸下心牆。若真無法體會,不急!畢竟這是30歲之後我才發現的事:原來『捧著咖啡細細品味著書,是那麼的……舒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