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少說自稱為經濟權威的專家跟學者們,少說也有超過幾千幾萬個吧!試想:在0809年所帶來的次貸風暴,有哪一個權威專家有先跟大家大聲疾呼的?印象中,好像沒有,那權威的公信力何存之有?而大家為何在任何時候對權威總是如此畏懼,並且總是遵循告誡行事這一切來自於人性,人嘛~誰不希望旁邊有一個夠可靠、可相信依賴的對象,而權威剛好彌補了你這樣的需求,讓你暫時處於你所想要的『舒適圈』當中。

 

據調查權威或專家普遍存在了名叫『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往往過度的膨脹,乃至所做的預測常常不是說的太過,就是太保守。專家當然有它的實力存在,但對於未來的預測誰也說不准,專家唯一容易說服別人的原因乃在於,其學位、經歷、地位跟堅定的口吻。而大眾長期以來總是選擇相信權威,並且遵照他們的方式來行事,卻忘了應該去思考下列幾點:1.這個權威所言之領域是否為其專長領域、2.這個權威過去預測的信度如何、3.這個權威是否一直找尋正面的論證來證明之,那負面的論證有沒有合理的解釋跟說詞。什麼叫負面論證,舉例來說一定很多人會說applegooglefacebook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鼓勵員工創新,沒錯或許這都是對的,但有沒有想過有更多失敗的公司也非常鼓勵員工創新。所以,這又怎麼解釋,而創新真的是他們的關鍵成功因素嗎?這就是一種負面論證的思考模式。

 

思考之所以為思考就是要有清晰的邏輯論證。不要聽到權威兩字整個人就軟了,下次你可以做個實驗,在跟陌生人做自我介紹前先一再強調自己是某方面的專家,曾經去過國外、之後參加過幾次xx大賽,接著才開始跟他闡述要討論的事情,相信我這會使你這次的溝通順利很多,因為你的胡扯對方會幾乎全盤接受,畢竟你是權威。而此時的對方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心中無形中會對你產生強烈的信賴感,你說的再扯,他還是會試圖說服自己你是對的。倘若,他心中的意見剛好跟你相違背,那他可能還會不敢說出,而暗自在心底覺得自己怎麼那麼膚淺,試試吧~很準的,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在權威的面前我們瞬間都變小了。相信我,權威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誇張,因為他們也是人,甚至許多權威的強項只是很會做事後的解釋動作,不然就是劃了一個很大的餅卻不知到說的容易做的難。

 

再次強調,這裡不是在數落權威的價值跟地位,而是在提醒大家要有勇氣挑戰權威,就算問題在蠢請試著問問,或許你的問題會讓站在你對面的權威汗水直流卻不知所云也不一定。想想看,有多少投顧老師每天都說自己是全國第一,而一定要買哪一檔、一定會跌、一定會長、未來一年的趨勢?請你做做筆記長期下來到底哪一個真的那麼神準,而這個準的背後是否是有人為的集體操作而形成的造神運動也是值得關切的。

 

你幾歲了?若超過20之後也該勇敢跳脫『舒適圈』了吧!人總是喜歡聽命行事,因為這樣最不會受到挑戰跟反對的意見,而當眼下有權威存在,一定會一群人等著他發號施令,多半會無疑的去執行並實踐之。有時該試著獨立思考,用自己的邏輯論證跟權威切磋,我想就算你的想法是錯的,也可以從權威的解釋上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而不是一股腦的幾在舒適圈中。

 

社會中,大多數成功的人,總是跳離舒適圈的人們,雖然不是跳開就會成功,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總想處在舒適圈中,那注定得聽從專家指示,而在專家的指示下在怎麼成功,都屬於這個專家的光環。想想貝佐斯吧,他在收入高的環境中毅然決然成立amazon;賈伯斯,他在大學過程決定退學,自我努力追尋夢想;比爾蓋茲也是個輟學生;愛因斯坦,推翻牛頓等偉大人物所假設的物理定律,衍生出日後偉大的相對論。當然,沒有幾個人能有上述這些人的成就,但跳開舒適圈不是只為了成就,這樣也太功利主義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能讓自己生活的更有信心跟提高自由度,畢竟當你不再是舒適圈的一員,還有什麼能被迫去試圖左右你的人生呢,於日後面對各種權威的挑戰,獨立思考的你就能慢慢去審思對或錯、合理或不合理了。

 

跳脫舒適圈吧,在那玩不出新把戲的。至於權威,有時我到很擔心他們眼光太集中於一特定領域而太過狹隘了。不然,試著問問他TPA這隊伍請他分析看看吧!想必他會緊張的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