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對雲端的概念簡單的談了一些,在本文中會針對雲端的發展最進一步的介紹,針對各個國際大廠的策略也從自己觀察的角度,做一些分析跟比較,剖析過程若有不妥,請輕鬆看待,畢竟這只是我自身的感想,並非什麼太偉大的定論或著作,有興趣者可以看看。

 

真雲?假雲?在我的認知中雲端世界分成兩種,一個是玩真的,一個是假的。真的指的是自然美,也就是自然演變而成,舉例來說:googleamazon都是真雲,他們的技術開發並不是先喊雲再做,而是真的有這些contentservice散落在internet之上,之後由於大量的用戶數跟令人難以想像的巨量資料,演變成不得不利用新的技術,來解決現有技術無法解決的難題。舉例來說,google的資料量大到用RDB存放光join可能馬上就掛掉了,我們可以試想,全球有70億人,只要每個人一筆資料就已經有70億筆資料,若有兩個table需要做合併,一旦下了join,挖~那馬上要處理70億平方比資料量的過濾運算,這是就算你用在高級的Oracle也無法解決的事情,所以自然而然google自己有了GFS(Google File System) + BigTable structure + MapReduce平行處理運算。請讀者注意一件事情,Google所做的一切並非為了雲,而是為了本身事業的持續營運,過程中衍生了許多新技術,之後在某個成熟的時機把這些都包裝起來,開始談雲,其實這一切跟雲哪有關係,等他開始談雲這一切早就陷入他現有的情境跟技術架構當中了,這一切都『並非偶然、因為自然、所以贏得必然。』

 

假雲,不是不好,但是算是人造美。雲端的興起搞的大家不得不做,所謂不得不做的原因,是因為雲端(講白了就是,服務網路化啦!)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了,現在的年輕人那個沒有facebook、那個沒有gmail、那個不會打www.yahoo.com.tw看新聞。這一切已經難以改變了(PS:雖然我是在資訊業工作,但我一直不覺得資訊化的極致是一件好事,這有空再談!),由於趨勢已經成形搞的各加公司一定得玩雲端,這就有趣了,試想雲端跟Microsoft有什麼關聯性?他沒有那麼大量的資料跟服務在雲端有什麼名堂,而他卻也踏入雲端的領域,而且以投入了不少資源,這就變的有點強求了,會變的因為市場在這才開始弄,由於本身沒有那麼多的資料或服務在網路上,只好乾想,也就是盡情的透過模擬跟發想來想像未來的雲端世界應該要如何因應,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感覺上想對就是比較虛,因為就故事性而言googleamazon在網路化早就已經培養了大量個客群,另外大家在單機版被M.S.綁架那麼久了,也使得許多人比較喜歡使用GAEEC2 + S3等雲端平台。當然,在此沒有貶低M.S.之意,畢竟人工美女也是可以有出頭天的,但就是不要盲從就是了。

 

人工美,變成自然美的典範:我心目中的IT之神Steve Jobs帶領的Apple雲端的興起,沒有讓賈伯斯盲目的跟進,儘管當時的他已經有了很好的iTunes的基礎了,但他反而還是專注把端設備iPhoneiPad做到極致,而熱賣的結果造成iPhoneiPad背後的服務跟資料量大增,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也是網路大國,這種從端設備反攻回雲端的絕活實屬難得,等到時機成熟在包裝出iCloud,這個時間點其實iCloud已經變成是順應潮流的名詞而已,此一朵雲裡面的生態體系早已經運作成熟且合理,故也很難有人能質疑它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光看目前市面上破億的iPhone跟超過幾十萬個APPs應用程式,就足以讓人閉嘴了。

 

你呢?目前正在處理的是真雲?或者是假雲呢?若是人造美,那也請活出自我跟自信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