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約論的前兩篇文章中強調的是自然的表徵:對稱,以及順應環境的無為。在這篇中將說明面對已存在的工作、系統、事物…等,如何進行簡化的過程,這重點不外乎就是減(reduction)的策略。請試著將目前所遭遇的問題簡化吧,有格調的簡約風請從『減』做起。或許不久的將來你會喜歡上這種處理方式,我將此稱為:reduction-oriented principle(減法導向原則)。

 

減吧~由環繞在你身旁的事務做起!你曾經沈澱過思緒真的去想過每天的生活作息中哪些是不必要的舉動、業務、或工作嗎,設法做一些微調,將不必要的部分去除吧,試想你有每天開許多會議嗎?花很多時間通勤嗎?花很多時間很多routine的事情嗎?試著改變吧,減或許先從時間做起,精簡化不該浪費的時間,換來多餘的時間才有空把精力放在你真正該重視的地方。以工作為例你有認真想過為什麼完成一件事情總要經過step123…這些步驟嗎,還是你現在做的事情都是因為前輩交辦或公司的SOP來完成,你也不曉得為什麼如此,若你正處於這種情況,那不好意思你最多只算是個勞動者或助理而已,知識工作者這名詞不適合放在你身上。若你仔細觀察你的工作流程一定會發現很多不必要的流程存在,例如一個案子的進行一定要先溝通、開會、協調、妥協經過很多的步驟後你會突然發現原來上述的作業流程只是為了取得大家都滿意的一種折衷方案,但這個方案是對公司內部的最佳解,卻已經不是客戶最需要的產品了,試著精簡吧,流程就是從客戶著手,確定目標應該評估時間跟工作負荷量,可行的話直接上了吧,還等什麼,這精簡的流程一定能更滿足客戶的需求的。為了更有效的達到目的不見得一定要多開會、多協調,或許多用心即可,其他不必要的例行性工作就免了吧。

 

從現狀剔除掉不要必的部分,剩下的或許就是一個偉大的作品。中古世紀的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著名的作品大衛像,充分展現了完美男性的形象。他成這樣說過:『我透過石頭看到大衛,我只是將不屬於大衛的一切鑿除就是了』~~這不就是一個減的例子嗎,現有的石頭,把不必要的剔除就變成名流千史的好作品了。有注意到嗎,不是只有從無到有的創造一個事物才叫創新;從有去做減法動作,直到完全沒有多餘的部分也是一種嶄新與富有格調的做法。

 

去減自然就簡、敢捨必然有得。Steve jobs當初他回蘋果的時候整個產品線超過數十個,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減法的動作,將PCNB各精簡成兩個產品,使得大家可以更專注的把心思放在做出符合客戶需求的下世代產品,see…努力的減化自然而然極簡的風格就會出現。另外一例,steve jobs曾表示:『在開發iPhone的過程中,有聽過數以百計的提案,其創新的吸引人的程度不下於iPhone的創意』。但他的勇於捨棄,反而是一種堅定、專注的表現,當然事實證明它的捨幫他得到的世界的歡呼身。

 

減法導向原則是出自對人為模式的貼心表現。舉一個工廠的實例豐田汽車在1983年跟通用汽車合作,重啟一廠房。當時此廠員工曠職率達20%,在豐田接收後將原有一百多條工作規則刪減為三條;十幾層人事架構也精簡到寥寥無幾。結果不出兩年這座廠房的員工曠職率下降到3%,原本五千件投訴案件取而代之的是一萬五千件由員工領導的改善案。這樣的減法作業,產生了簡單的規則,員工不用笨頭笨腦的背誦,可以有部分的自由揮灑空間,而這好的結果不也在在的顯示了勇於捨就一定會有所得。但捨代表的是一種信任、授權跟跨越員工邁向伙伴的氣度,常人可不易做到,當然也因為此等恢弘的氣度而得到了員工的心。捨跟得總是一體兩面,而捨的過程就是一種減的意念,試著去做『減』與『捨』,想信收穫一定會水到渠成的。

 

目的在簡,減只是手段!勿過渡濫用跟淪為形式化。此篇一直強調減跟捨,但真正的目的在於『簡』,因為從人性的角度而言,沒有什麼比自然更有品味,不用任何的教學、說明、背誦,自然就能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這種境界就是簡。而企業、組織的存在補來就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提供好的產品或服務以獲取報酬,既然客戶需要的是更自然、更精簡的用法,當然要努力用減法導向的原則來達到此目標。所以減是有目標性的,不是亂槍打鳥的亂減一通。

 

捲起袖子吧:『你今天減了嗎?』或許是下一個十年的問候語...maybe...must b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