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帶軟』內在的實質含意是『軟體加值,來提高硬體裝置的價值』;『硬到軟』則不同,他訴求的是『從硬性商品走向軟性商品,乃是一種革新』。當value add vs revolution想必後者對世界產業的影響更為劇烈,這將是IT未來的幾個趨勢之一。若要抓住消費者的心,或許該跳脫提高附加價值的角色,進而轉向提供截然不同的創新體驗。這種創新體驗革命儼然已經在IT產業中發酵,軟性經濟已經來臨只是大家還渾然不覺而已。

 

硬體產業處在『毛三道士』的窘境。這說法雖有點嘲諷倒也算中肯,硬體產業受到全球化的影響跟自動化代工廠興起所造成的過度量產,我想要光憑藉硬體代工擺脫毛利3~4%這種『毛三道士』之困局的確不容易。在台灣硬體代工是國人值得驕傲的國際奇蹟,但也苦了不少人的青春歲月,尤其發展至今若還不覺醒,那只好等著被超有魄力與效力的政商一體制度下的挑戰者痛宰,諸如中、韓此等國家即是。當然,現在說韓國是挑戰者好像也不對了,畢竟也該痛下心來承認IT硬體霸權中,許多第一已快速被韓國奪取了。轉型是唯一的契機,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可不簡單。

 

快速提高毛利的好幫手『硬帶軟』。同樣的裝置,由軟體功能的提升,拉台硬體售價。這道理好像各個硬體廠都懂,但就是不到火燒屁股才肯捲起袖子做,最近幾年終於看到大家開始往這方面靠攏。偏偏軟體加值不是像硬體設計如此一板一眼,我常認為很多的軟體加值做得非常生硬,這麼生硬的軟性功能都快比硬體還硬了,稱之為軟體還真不知是不是一種嘲諷。想想NOKIA,從手機上用軟性加值提供簡單易用的mp3手機,這種『科技來自人性』的硬帶軟已經是快七、八年前的事情了,所以若說硬帶軟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我想絕對可以,但說是一種轉型或更甚稱之為契機我到覺得太過頭,畢竟已經老梗,若此時還能靠軟帶硬成功只能說模仿的還不差,但這種軟體加值一旦上市熱銷,沒多久下一家馬上就跟上來囉。NOKIA被徹底擊敗不就是不爭的事實。

 

模式不同效果大不同:Inside-out vs outside-in蘋果i系列的產品,不是硬帶軟,是一種革新。硬帶軟的僵局在於『先有硬體了,才開始想在硬體上可以再有什麼附加價值來滿足使用者』。這種思維最大的問題就是:處在inside-out的想法,也就是閉門造車。舉個例子這個硬體跟軟體的配套是否能提供所設定的消費族群一個最佳的使用體驗,若不是那在怎麼疊床架屋還不是一樣。Steve jobs不同,他總是站在目標族群的客戶這邊,想著最友善的產品是什麼,不靠調查而是靠體驗、觀察與洞見,事實上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但藉由觀察後其實可以規劃出真正符合人性的裝置跟軟體附加功能,說穿了還是硬帶軟,但模式卻是outside-in:從最終端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來引導硬體產品的長相跟軟體服務的呈現方式,以提供最佳的產品服務體驗。在台灣目前還沒看到那麼有魄力的公司出現,當然我希望那一天很快就能到來~~

 

下一代的IT大廠應該準備好『硬到軟』的使用者行為大變遷。硬帶軟是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加值服務,這種加值服務隨著全球市場競爭激烈,領先地位很難持久。要真的保持長久也就是5~10年的領先地位,那就得事先佈局,實體走向虛擬化商品已經是個大趨勢,只是爆發點隨著各個行業跟應用範圍不同而已。舉例而言:實體書走向電子書(實體書是硬,電子書是軟),這種軟性顯示將改變人們許多行為模式,也是IT產業的一大轉捩點。遙控器走向體感服務(將來每個人的本體就是控制器,生活中將沒有任何的遙控器可言),這對做遙控器的相關廠商就值得思索如何轉型,而做感光鏡頭的廠商無疑就是一大利多。對於這種實體走向虛擬化的『硬到軟』商機,各個IT廠商如果不提早盤算跟模擬未來世界使用者行為的缺口,那下一個被淘汰的人注定是你。

 

還在痴痴的等訂單嗎?台灣的硬體王國中的國王們,醒醒吧~硬到軟的時代即將引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