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了一本巨著『資訊』,裡面從遠古的資訊傳遞方式一直談到當今的DNA,其實從遠古時期的鼓聲傳遞,到現今的人體基因內的染色體,都在在的傳達出表達資訊跟傳遞資訊的理念。原來我所念的資訊科學,並不僅存在於電腦,看來是我太狹隘了些。

 

學了那麼多資訊,無非只是想解讀跟溝通而已。非洲鼓利用鼓聲的頻率起伏,正如同現金的電波通訊的藉由傳送載波的高低、相位、頻率等來乘載資訊。我終於瞭解了,本質上他們都只是一種媒介,但這媒介只是因為我們都遵守了共通的約定而有了意義,其實這就是資訊:當我們對某一事物能內化成共識達到溝通的效果,他就是資訊,不管透過鼓聲、電波、或古代夜空的戰火鳴放,這些都只是就由某一種手段來約定著我們互相溝通,僅此而已。

拉回到現在的數位資訊,也只是一直在利用兩個數值0跟1來不斷的表達人們需要的文字到圖片、圖片到影像、影像到即時互動性,其實本質都沒改變過,我們只是需要這些媒介『以達到更便利的溝通之效』。

 

為何基因也算是資訊?因為人們不管是體內的染色體、更精細的DNA、這些都可以說明著這個人的特徵跟身體狀態以及代表你在自然界的『身份』,這是至今我們無法解釋的,但不可否認每個人、每個動物、甚至每個生物,在自然界中,都被標住了註記,註記著我們的狀態。以前微生物科學不發達,但直至今日我們慢慢的去試圖瞭解這註記,嘗試從中去解讀我們的生理狀態為何如此,當我們對這些註記有所體認跟運用,那這些早已存在的資料無形中就轉成了資訊。換個角度看資訊早已存在,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對他有所理解。

 

往下細探其實都是編碼、解碼。有意義的資料總有其編碼的型態,欲瞭解資訊就是試圖去對他做解碼。

l   從非洲古利用敲打的頻率來表示鼓聲,這就是編碼;從人們聽到後,經由接收的聲頻去解讀含意,這就是解碼。

l   人從一生下來開始的基因定序,這就是編碼;而生物科學家一直在找尋的基因序跟重大病因的關連性,以及同一病例針對不同基因序該採取何種醫療策略,這就是解碼。

l   拉回到我們現在的狹隘的資訊科學來說,在網際網路中溝通,我們會先將本機的數位訊號轉經過調變轉換成類比訊號,這就是編碼;之後接收端會將類比訊號解調變轉回數位訊號,這就是編碼。

l   在資訊安全中亦同,我們利用了數學原理講明文經過加密轉成密文,以防止第三方瞭解重要資訊;之後,接收放用解密將密文轉換回明文,以便理解。

 

為了傳遞資訊,我們得定義一套編碼方式;為了理解資訊,我們得制定一套解碼原理。這一切只為了從資料中得到某方面的認知…如此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