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在書局,買了本名為『看不見的設計』一書。老實說沒有太多原因,純粹想看看建築設計的思考觀點。光是他的副標就夠吸引我了:一庭一禪機、一心一設計。這幾天無聊拿幾翻翻,沒想到給我許多新的設計思維,或許以後的工作領域中可以加以活用也說不定。箇中有些不錯的設計概念,我試著融入我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東方感就是多了份『禪』!在歐美的設計著重於形,強調的是絕對的美、絕對的體驗,所以需要定形,供大家欣賞之;而東方的設計之美恰巧跟西方不同,著重於感,感覺是一種超越視覺的體驗,而在日本設計更多了一份禪學,希望帶給世人美好的心靈饗宴。從書本的內容我重新體會到了禪思、觀心、留白跟共生,這些概念的確值得細細品味~

 

真正的永續:共生。我們總在談永續經營,永續化一直是人類高喊的口號,但大家不妨思考看看,現在許多的設計都是『照著設計師的本意打造』,在看此書前,我對這樣的概念沒有太多思索,後來開始發現到,原來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在強調『個人主義』,為了個人主義我們得先將原本的地形全部破壞,再進行打造。其實,當重新剷平建地、移走石頭、搬走樹木,這已破壞了共生的概念了。在佛學角度中,萬物皆有生命,設計時不應只是依照自己或大眾的美學觀點來進行設計,應依當地的情境而定,無論石頭或樹木皆比我們更早就待在此地,既然是永續與共生,真正好的設計...會不會該反過來:抹去自己的個人主義,去聆聽當下的大地之心,再著手進行設計。石有石心、樹有樹心,當能將他們的『唯一』融合在新建築的一部份,我想這種共生的設計會更為超然,這會不會才是真正的永續?

 

因為關心,所以觀心~至此設計將看不見。現在每個人天天喊著設計的口號,但常流於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讓人知道我會設計,所以對稱、力求黃金比例、給人視覺饗宴,可是這些是為了展現你的才能而產生,是為你或許更進一步是為大眾而設計,卻非為『自然』而設計。真正的設計更力求聆聽自然的聲音,取得回饋,才進行設計,這樣的設計反而讓人看不見。因為剔除自己所謂的最佳,而去尋找符合環境的最佳解,故此對稱、黃金比例等設計原理跟名詞將因為對自然的尊重而排除在第二順位,有也好無亦可,至此設計將融入自然之中,一切的設計沒有突兀炫目的地方,第一眼或許無奇,但靜下心來卻處處是設計。原來真正的設計是讓人看不見,因為對自然的尊重遠比人們視覺的饗宴來的更重要!

 

設計本來就是一門禪學!沒有絕對。此書的設計是一種思考,當然不見的是解答,但卻是種反思,反思著我們對設計的己見。當有了己見,設計會否變成是一種包袱。試想:大家總處在工作室中絞盡腦汁想著什麼是美好設計時是否應該靜下心來走到當地或用第三人稱的角度去觀心,觀大地之心以成就自然的設計。

 

從心裡學的角度來看,或許絕佳的設計本該看不見。因為設計只是配角,去使用或體會設計的人才是主角才是。你呢?目前著手各項設計規劃的此時,設計是計畫裡面的主角還是配角?

arrow
arrow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