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電腦科學中,有門叫做資料結構的專業科目,當中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佇列(Queue)』,其概念如下:資料會具備先進先出的概念(FIFO,First-In First-out),越早進去的資料越找輸出。如果將當今的社會來做對比,目前的經濟資源有限,而大量的資源被早期的進入者所佔據了,由於先進先出的情況存在,所以好的位置早被先進者,也就是前一波的嬰兒潮世代的人所佔據了,這種現象我把他稱之為滯留性佇列經濟,且看在此世界中年輕的你將面臨多少挑戰。

 

記得!緩衝區的資源有限。在電腦的世界中有一個區段叫做緩衝(buffer),如果把新鮮人欲進入社會者視為輸入(input),而離開職場的視為輸出(output),我想現在正式處於一個input遠多於output的時間點,在處種情況下會使得緩衝的區段由於抒解太慢,最終造成緩衝區段被佔滿,此時欲進入者就必須等待。對照到現今的生活中,這意指許多新鮮人將被迫失業,待在佇列的外面等一段時間,這是一個無奈的場景,也事一個極度可悲的現實,重點不是你的才幹,而是市場正處於供過於求的飽和狀態

 

壅塞的工作佇列,乃是當下就業環境的寫照。目前台灣的就業市場形成了一條堵塞的佇列經濟:『老年人不想退,年輕人無門入』為何會造成此種現象。其一,乃因戰後的嬰兒潮世代把良好的位置都卡住了對他們而言目前許多人還佔據了良好的社會資源跟地位,他們相對需要付出的勞力成本低了許多,但卻可以獲得多數的報酬,這將使得他們寧願將工作的年月延長,這使得社會的工作佇列輸出極度緩慢;其二,社會的爆發性成長年代已過由於缺乏下一階段的產業輪動,台灣停滯在製造業跟服務業已經有一段非常長久的時間,沒有新興的產業輪動,當然沒有大量的工作轉換潮來迫使汰舊換新的需求出現;其三,全球世界的不穩定與衰退,台灣長期以出口為導向,當全球的整體經濟不佳將造成『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更加艱辛』這艱辛的時代,富人更捨不得離開市場,而窮人則是限於經濟壓力的困境,驅使他逐步的增加他的工作年數。

 

有發現嗎這世界改變了!我們以前的認知是,人辛苦的工作到老了,應該由年輕人接棒來扶養老年人,但現在反而是老年人為了要扶養家中超過18歲的子女,被迫再度延長自己的工作年限。這是一個非常弔詭的現象,也是擁塞佇列經濟中正在播映的一場悲劇如何扭轉這劇情我想需要有張力的改變與突破,否則也許可能應該只有『等待下次戰爭,帶來毀滅性破壞,才能有大量的全球重建需求吧!』希望~這只是我的空想但這的確是近日有聽到其它人有這樣的玩笑話,雖是說說但背後有代表了年輕人無奈至極的象徵。

 

佇列經濟中,越好的工作有將造成越長時間的佔據。讀過作業系統的人應該有聽過一個理論名為『護衛效應(convoy effect)』:乃指一群行程因為長期等候一個執行時間很久的行程,造成整體的平均等待時間拉長。我想目前我們社會的確就有這樣的現象,越好的工作被佔據的時間越久,大家等待痛不欲生。而每個企業口中所謂的缺工,大多是大家不願意屈就的職缺,這現象將會日趨嚴重,因為台灣極力將下一代的年輕人推往學歷至上的競技舞台上,殊不知其實這些人大部分會在擁塞的佇列經濟型社會中盤旋等待。這種spinlock或稱為busy waiting在電腦中其實無形中會耗用CPU的資源,若類比到社會中,其實這些人一直在職場中徘徊等待苦無切入的機會,無形中也是一種對於可用勞動資原的無形損耗這對整個國家競爭力都是種開倒車的現象。奇怪的是面對這種現象好像從沒看到過學運的吶喊是現在的學生失去了自主性跟自我表達的勇氣?還是甘願屈就於現況呢?

 

這是一場時代劇,劇中的社會呈現了可悲的滯留性佇列經濟這佇列的出口不小,但欲出者稀;入口不大,但欲入者眾。更無奈的是沒人能終止這場戲,因為:『我們都是當中的演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