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疆界的社會網絡中,是快速的溝通、交流與便利合作,但其背後也隱藏著各國、各學者甚或各書籍一直在討論的全球化競爭。在面對全球人才的挑戰下,創新、創意這類的口號不絕於耳,但靜下新來思考吧~想想你現在從小到大培養出來得思考路線到底是:分聚斂性思考還是擴散性思考居多,而在講究創意的社會中擴散性思考是你該積極培養的另一個思考邏輯主線!

 

當代心理學對創造力的重視與研究,季弗德(Joy Paul Guilford)的研究與倡導,並以他在1950年美國心理學會的會長就職演說為濫觴。季弗德的智力結構論,將思考歷程區分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和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兩個概念,前者指針對一個問題尋找一個可接受的最佳答案,後者指根據既有的訊息生產大量、多樣化的訊息。我們可以這樣舉例來說明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1 + 9 = ?,我想這是台灣人的強項,當然就只有一個答案10。這就是我們在填鴨式教育中培養出來得最大能量,以思考分類來看這就是『聚斂性思考』

a + b = 10,當中ab各自為何,答案就變成無限多種囉,因為ab可以是正數、負數、小數、虛數故其組合有無限多種,這是一個不只有一個答案的題目,此問題從不同的面向看就會帶出越來越多不同的答案這就是『擴散性思考』

 

教改,其實一直想跳脫聚斂性思考的死胡同。台灣的教改其實理念是對的,整體的教育體制跟期待培養出來的學生的思路邏輯,要逐步往擴散性思考的方針來調整,但有好的理念卻沒有好的實施方向,這是比較可惜的。例如:一直想廢除考試,好像不考試就是解藥,但在沒有好的配套措施之前,這個反而是拉大社會的階級落差的毒藥。因為那環境不好的學生到底未來的存活知道是什麼?大官員們,根本還沒想清楚,只記得以前在美國是怎麼過生活的,但台灣可不是這樣啊!此外,撇開考試升學不談,那免試升學真的就會使學生走向多元思考的路線嗎,我想好像也未必耶!當學校的授課方式還是簡報一頁一頁往下按、單字一個一個往下背、國文一段一段往下唸那無形中還是在拉拔學生早向收斂式思考的道路。

 

台灣是靠著工業時代的老本再過生活,要轉型就得面對現在早已處在資訊時代。絕對的對錯,出現在產品製造的過程中,要就是良品要就是不良品,所以往往只要將問題收斂找出根本即可,所以收斂性思考在此時很受用;但時代變了,youtube、推特、fb…滿天飛的時代,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有無限的創意在這些平台中漫天飛行真的精彩無比,可惜的是台灣不是上面的表演者,而是坐在台下拍手叫好的觀眾而已。

 

轉型那就要變,很多學生背了好多東西,但套句我常說的話:『背久了,你的人生就會很背』,基本功很重要,但除了基本功之後擴散性思考去想想各種不同可能的撞擊,會產生什麼火花,為何我們無法跳出這個框框,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還是等老師、主管或老闆下命令叫我們跳出這框框吧。其實人與生俱來就愛幻想,所以本來就是擴散性思考的成員,但奇怪了來到學校跟工作場合之後,卻猶如行屍走肉的走向收斂式思考的一員。這就是台灣長期塑造出來得壯舉小心喔!韓國已經慢慢跳出去了,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呢~

 

還在等別人給你怎麼跳脫收斂式思考的答案嗎?如果是那你就還停留在這麼思考模式當中。因為擴散式思考哪來得標準答案不是嗎?沒有人能使你腦袋動起來,唯有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