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現在要取得各式各樣的情報,老實說:簡單的很…google一下就有囉!但也就是因為資訊太豐富,甚至到快潰堤了,故資訊的價值剛好跟呈現出的數量成了反比。有人一直再談從資訊中挖掘出知識是有價值的,這概念沒錯。但更有價值的應該是:如何將跟你相關的資訊有效的自動或半自動轉化成你的回憶。畢竟,回憶是每個人專屬的時間密碼。至於,知識嘛有時後還不見得多多益善。


科技走到最後,玩得都是人性。試想,個人電腦的到來求的是自動處理個人化、手機來臨求的是通訊即時化、雲端服務求的是服務隨時化。這些議題都是在歷年高科技的產物,但說穿了都是圍繞在『以人為本』的出發點而衍生。說科技太生硬,我倒是覺得一點也不,至少facebook這樣背後隱含不少技術能量的平台,不也是耗盡了你我大半的時間於上頭。九億,代表了什麼,這是facebook的使用人數,而在人潮就是錢潮的至理名言下,當然造就了facebook順利的IPO上市,總市值一開始初估來到1000億美金。所以,科技不見得要跟DRAMLED、太陽能扯上邊,有時『科技也可以很實際』。


在有google的世界中,資訊的價值有跟沒有,只差…….2秒不到。試想,你今天找到的資訊,老實說也沒太偉大,畢竟我google一下馬上一票資訊也可以映入眼簾,所以價值當然沒有以前的資訊不對稱時來得那麼高昂。試想,為什麼在買房子時仲介的業者可以轉到那麼高的佣金收入,因為他就是在賣資訊不對稱,一旦資訊對稱時,那中介業者的微利時代將提早來臨。


MIS告訴我們的是:資料歸納後得到資訊,知識經過長期的經驗累積形成知識。這都對,但現在歸納後的資訊實在太容易獲得,甚至多到爆炸,有時google出來都不曉得看不看的完了。另外,不只是google而已,youtube的影片成長量不是用級數成長來形容,應該是用股市行情的主升段噴出行情來形容。你知道,youtube一分鐘就累積了48小時的影片量,光一天的資料量如果你想全部看完,你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你覺得現在還算資訊時代嗎?我覺得已經過了資訊不再是那麼重要,因為隨手可得。


當然,緊接而來得就是知識了,但知識這種東西就要看個人了,有些人不喜歡一直吸收新知,或汲汲營營於求學中。所以,知識是拿來充實自己,靠此謀生跟拉大跟別人的差異,當有人做科技是想提供別人知識,那當市場上所有人都有此知識,也沒有人價值所在了,試想當有人賣股市行情走勢,所有人都知道時,真的全部得人就都賺錢嗎?只會破壞市場的生態,重新洗牌後,新的知識將又隱藏在背後。故知識是拿來利用的工具,藉以獲取沒有此知識之群眾的錢,難以拿來公開販售。


資訊未來的走向必定是:匯集成回憶與個人化的故事。人是感性的,你會買單的是跟切身相關的故事與回憶。舉例,父母會花錢幫子女製作成長錄影帶,對父母而言這錄影帶,便宜的很,因為回憶是無價的。要不回的東西最美,這點我想大家都有認知;就如同追不回的女友最漂亮的概念相同(希望不是只有我這樣想… -.-)。你可以試想,去國外時很多人都會買風景名信片來寄給自己或家人朋友們,why you do this…because, it’s the memory. 什麼都可以重來,但時間的流逝下,只有生命無法重來,steve jobs曾說過:『死亡是最好的發明之一,因為他促使這世界不斷前進且汰舊換新』,這背後其實也是在強調時間的重要性,故如何將圍繞在你身旁的資訊轉化成你自身的故事跟回憶,我想這是下個階段消費者會買單的內容媒體之一。畢竟在所有人眼中,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妨,注意facebook的演變,他開始拉出了時間軸,why??因為他要把你跟朋友之前的互動回憶綁架,這是極度聰明的舉動。你能跟facebook切割,但你捨得跟你的回憶切割嗎? 


資訊、數據是冰冷的,回憶是滾燙的。前一陣子的選舉,很多人說官員很愛講冰冷的數據,令人沒fu。這一點沒有,誰管我執政四年讓溫度維持在29.5(這我瞎哈拉的)…這類的話語。我們要的是回憶,回憶會讓人笑到噴飯、感動到眼淚直流、溫馨到嘴角微揚、悲傷到痛徹心扉、惆悵到無法入眠,不管小孩、大人、老人無不為回憶細細品味一番。你想回憶能沒有價值嗎? 


切記: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其實你我要的不多……就回憶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