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往往在做決定時,會依據一個假設的情境,在設法找到合理化的方式,隨即著手進行設計。然而,主觀的假設情境往往不見得是對或最根本的問題,故隨後的設計就算在好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一開始假設的偏差造就了最好也只是局部最佳解的情況。這種現象反覆在我們日常生活出現。若想要有更徹底的改變請試著用『洞察』取代『假設』吧~~

 

越是專家,越容易陷入知識偏見。當自己具備一定的地位時,遇到問題總是拿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處理,但這方式是否真的是最佳解決方案,從許多成功的例子中告訴我們,答案是:NO。在一個實驗中找了一群懂棒球的人,來跟一群完全不懂的人比賽找單字的遊戲,當中給了三個英文單字:platerestbroken而,懂棒球的人會被home plate(本壘板)這個跟棒球相關的關鍵字給卡住,而非專業人士反而很快的就能推出是plate glassrest glassbroken glass,所以答案是glass。這正在說明上述的問題,專家其實常陷入知識偏見。但請別誤會,並不是說專家不好,而是行動之前請不要以現有的知識去創造一個假設性的答案,請用洞察來取代假設吧。這樣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之道,而真正的洞察不是用問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喔!

 

 有時後洞察之後的結論,解答竟是收工?當你針對問題去深入瞭解時,或許會發現『癥結點跟技術或實施任何方法都沒關係』,或許只有多一個政策或多一項宣導就可解決,而這種方式背後正式一種無為、捨、減與恆久的特質。一旦找到此解,將形成一個有格調且簡約的方針。曾經在某書中有這麼一例:以前的錄影帶需要倒帶才能看影片,而歸還的人又常沒有倒帶,所以常有人租回去有要重新倒帶,而心生抱怨。當書中作者將這情況開放給參與演講的與會人思考如何面對時,多數人開始提出店內可多用幾個工讀生來倒帶(就是多花錢,且記得若影片量太多可是要花費許多時間等待的)、建立獎懲制度等等。雖然都有些不錯的想法但大家其實是拼命的做的動作,在行動也就是加之前都忘了客戶的行為洞察,其實大概有1/3的人看完會懶得倒帶再歸還,就算有獎懲,問題還是無法100%徹底解決,也就是依然會有人租回去的片子沒有倒帶。後來,店家用了一個極有格調的方式處理,也就是在出租的片子上都貼了一個小紙條:帶子可能還沒倒帶,如此在租片的客人,當他租了片子時,他早就知道回家應該要倒帶,所以同樣都是要做倒帶,只是從原本的歸還者變成租借者倒帶而已(也就是事後該做的事情挪到事前做),就使用者花費的成本根本沒有改變,而僅是規則的訂定清楚而以。如此,既然租借者肯繼續租借沒有抱怨,問題瞬間解決,沒有添加任成本、設備、人事...,在有限資源中找到了有效且具恆久性的解法。像這類的例子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洞察在行動,而去找到一個簡約、具格調的解決之道。

 

再尋求簡約之道的路途中,最厲害的是觀察,不是行動。詳細的觀察,可以避免無謂的添加。所以若你問我如何達到減的效果,又如何能不做就能產生最大效益?這些問題唯一的解就是"事前善用觀察"。在著名的偵探小說中,福爾摩斯這樣說著:『在掌握事實以前先定一套理論,是一項大錯。如果這麼做,一個人會下意識的開始扭曲事實以配合理論,而不是根據事實去調整理論』,從這段話可以再度強調出觀察的重要性。

 

觀察大家都能朗朗上口,但真正用心實踐的寥寥無幾。觀察顧名思義就是去看、去調查,但越來越多人的觀察都用問的,如果能問出原因,我想問題早就解決了,就是因為出了問題,但都問不出原因才叫問題囉~~此時請善加利用觀察,好好用心去體驗,甚至把自己當成是那個人幾天,來身體力行後所得到的感想才能確中要害,進一步發掘使用者的痛點跟癥結,或許原本道路上喜愛跑步的運家者之癥結只是道路不平,你何必幫他蓋一棟新的運動大樓呢,請把地稍微整一下不就好了…XD

 

簡約風近年人人都再追求,其中『減』、『無為』、『對稱』等要素都不是隨便做做即可獲益,這些一定都是基於良好的洞察,緊接體悟了實際痛點,才開始用減、無為、對稱等元素來構思出極簡風格的因應之道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