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事到最後,我們都忘了事情的本質是什麼了,只記得應該一昧的膨脹、包裝、編故事,但其實這一切都只是使真正做事的時間縮短而已。有時候會不會反璞歸真才是對的選擇,白底的投影片搭配簡單的黑白字寫出真實的要點,會不會勝過一切的包裝、吹捧、過度行銷、天花亂墜的企畫而來的真實一些。好像不知不覺當中我也變成一個只愛看好看的投影片的人了…就是是該花多一點時間做事情、還是花多一點時間做投影片,好像越來越多人投入在包裝而忘了本質了…而我也是其中的成員之一。

 

也該自我省思一番了!工作究竟是不是花在刀口上,大家都會喊著工作做不完,但工作到底有沒有花在刀口上又是一回事。好像很少人回頭去反省怎麼會忙成這樣,而且又沒什麼生產力的感覺,最近也開始跟好多同仁忙著弄投影片,一弄就是一整天,會不會其實這些時間拿來工作才是正確的選擇,我也時常在想,但套句嚴長壽在『教育應該不一樣』這本書裡提到的一個名詞:共錯結構,有時候我在想企業或許多長官也陷入在從簡報的優略來評斷一件事情該不該做了,變成大家其實也不用太會做事,就都去學如何簡報、如何寫企畫、如何演講那世界會不會變得越來越不值得信任,因為每件事情種是過渡吹噓,而真正該做的卻放在一邊沒有處理,得到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簡報弄不完唉~~我好樣無形當中也陷入這個循環了,加油吧~也該藉由文章來好好提醒自己,解一個問題論述固然重要、闡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會不會是著手去釐清跟從實做中洞察出真正的問題來的更有意義一些。畢竟我還沒有看過有哪一本企畫書或哪些投影片講出來的年度規劃最後真的有照那樣執行的,還不是都草草了事居多,這個共錯結構或許是造成工作中無形內耗的一種弔詭現象。

 

有時,不妨抽離現實面的工作,想像正在工作的自己是另一個人來看待,此時你會給他什麼樣的建議,朝著這個建議改善就對了,因為連你自己看自己這樣做事都覺得不對勁了,那就對了,設法改變吧。包裝是必要的,但開發的本質不能草草了事,否則在怎麼努力的掩蓋,都只是越顯的虛偽而已,這樣好像無形中是把自己推往我們內心不想要成為的那一種類型的人之一,試想如果這個社會真的都是從本質下去要求,哪有人會喜歡只會唬人,力求心靈上的空洞啊~我想應該不會吧!但只要這個共錯結構一天沒有去檢討,他就會一直存在著,各式各樣花花草草的企畫書、十八般武藝的投影片就會存在著,這辛苦的一切都只是為了爭取到不管是長官的認同、企業的投資等等而已,在簡報或投標完定案的那一刻,這一切好像都沒有太多意義了,這些過程中的花費無數的時間跟資源形同瓦解。這不就是一種內耗嗎,這些過程能留下什麼嗎?有基礎建設、實體幫助、促進工作效能、改善服務流程或各式各樣的實質產生出現嗎我想答案是:『NO!』。

 

這文章不是再唱高調,而是在講我的經驗,我現在也陷入了這共錯結構的成員之一了,但經過思考之後,我想我會慢慢尋求一個正確的方式逐步調整到對的位子。畢竟,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是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本身的使用體驗跟經驗才是關鍵。醒醒吧~~僅供跟我一樣陷入倒果為因,忘了求本處在共錯結構中的而有勇氣突破的傢伙一起努力~正面迎戰。

 

記得回歸事情的本質~~藉口plz…ou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